想必大家對儲蓄險應該不陌生吧?就是常常會在路上遇到保險專員問你「想不想存錢?」時所展示的那張保單。
外面關於該不該購買儲蓄型保單的說法眾說紛紜,今天這篇文就來帶你了解儲蓄險的好處,以及你更應該購買它的理由!

「想存定存又怕自己沒有定力嗎?儲蓄險來替你把關!」
很多人都說,要存錢去銀行存就好了,何必花時間跟保險公司周旋?
這時就是我們的第一個理由:利息更高
銀行活存的利率極低,通常不會超過1%,即便是現在流行的數位帳戶也都在1.5%上下,而且大部分都有限額或其他條件;就算將資金轉為定存,利率也大多落在1~1.5%,基本上很少有再更高的了。
在此附上郵局定存利率做參考。
儲蓄險的IRR(可想成一年的利率)普遍都在2%左右,有些保單的宣告利率(該月或該年度的實際利率)甚至高於3%。
關於如何清楚了解儲蓄型保單的利率可看這篇文章。
我將同樣一筆資金投資儲蓄險,所獲取的利率是放在銀行存錢的2倍甚至3倍。這樣,你還不心動嗎?
而很多人嘴巴上說著要存錢,但看到想要但不需要的東西卻還是忍不住買下手,然後想著下個月再來存錢就好,一直這樣無限循環嗎?
沒關係,小編也是這種人(……),但儲蓄險幫助最大本人的一點就是:強迫儲蓄
它的本質畢竟還是一張保單,保戶需要遵守合約定期繳費,若未準時繳付或中途放棄,可能會有違約金的問題產生。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存的錢因為自己不敵誘惑跑去買不實用的東西而減少,就會覺得好不值得啊~(つД`)
所以儲蓄險其實很適合經濟上能夠存錢,但卻太容易被外在因素影響而中途放棄的一群人。

「不只存錢,儲蓄險還能給你多重保障!」
儲蓄險的保單通常不只繳費儲蓄的概念,會搭配壽險及意外住院、失能或亡故的賠償,這就是他的第三個好處:附加價值
你想想,有這樣一張保單,在你健康時替你存錢理財,不健康時又出一筆錢來照顧你,而且替你存的錢完全不會減少,這不是很棒的一件事嗎?
當你今天不小心被馬路三寶擦撞住院,沒關係,儲蓄險的保單幫你一起負擔病房費用;人生不順遂生了一場大病需要截肢,別擔心,儲蓄險有額外賠償;就算今天真的不幸身故,你所存的錢也完全能夠被後代及家人所繼承,甚至還會多出一筆保險金,用想的都覺得心動。
而且還不止這些,儲蓄險相對定存還能享有:報稅優惠
保險在報稅上享有一定額度的「所得扣除額」,把錢放在銀行,是絕對無法在報稅上有所減免的。
利息所得也是各類所得稅的稅金來源的大宗之一,但儲蓄險可領回的金額由「總繳保費、增額利息、增值回饋分享金」所構成,這三項在現在的法規都沒有明確的課稅基準,所以我們可以簡單理解成——儲蓄險的利息不用扣稅。

「投資基金有賺有賠,儲蓄型保單卻不虧還能越滾越多!?」
也有人會覺得想要高額回饋就去投資基金或股票,但儲蓄險有一個它們都沒有的優勢:幾乎沒有風險
基金、股票這些東西,就算再怎麼穩定漲幅,遇到意外(就像我們正經歷的疫情)也還是會有賠錢的風險,而且更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影響。
而儲蓄險,除非你投保的公司倒掉,不然那一紙合約在保險期間內都是有效的。就算公司倒了,你也有機會拿著雙方簽訂的合約向法院聲請對方賠償,而股票、基金則是公司倒了就沒了,儲蓄險相對更為保守。
而大部分的這類保單,只要你在期滿後不急著動用領出資金,通常可以:越滾越多
而且就這樣放著,也可以選擇每年領出一筆金額,剩下的由保險公司替我們做規畫,讓我們老年時每個月都能領到一筆生活費。直至保單上約定的年紀,若人還健在,更可以領回期滿的保險金,想想現在醫療技術日漸進步,人都越活越久,拿到期滿保險金的機會也越來越高,而這也是另類的替自己存退休金的概念。
儲蓄險的優點多多,適合保守卻又對儲蓄理財躊躇不前你我他,若遇到自己心動的產品,不如就給自己一個機會,也替未來的自己做好規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