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型保單顧名思義就是同時具有投資跟保障的複合式優點,且種類及費用結構有多種型態,可以依自己的需求挑選,所以是不少人在進入波動性較高的股票市場前會考慮進行的簡單、風險較低,又同時具有資產傳承及資產增值功能的一種投資。
但是,在購買投資型保單時也有許多「眉角」必須要注意,以免不小心就落入陷阱,花了錢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1. 業務的銷售資格
並非所有的保險業務員都可以販賣投資型保單,所以一定要確認對方是否具有投資型保單銷售資格者才可以購買,以保障自身安全。
2. 保單種類
每種保單所適用的人都不同,要了解自己購買的保單種類是相當基本的功課。
目前市面上販賣的保單類型可以分為「投資型壽險」以及「投資型年金險」兩大類,分別提供被保險人死亡與生存年金的保障,不過要留意的是,因為隨著投保人的年紀漸長,危險保費(指保險精算的標準)愈高,甚至會呈倍數成長,這是跟一般傳統型保險最大的不同。
同時,當投資的部分造成虧損而使保單帳戶的價值不足以支應壽險保障費用時,保戶需要補繳保費。
3. 投資的標的與風險
投資型保單的標的為金融債券、共同基金、公司債與結構型商品等,而此部分可能造成的虧損、流動性等多項風險都是要由保戶自身來承擔,且如為外幣商品還可能面臨匯率的風險。
此外,保險公司也有可能提供變動投資標的免手續費優惠,但還是建議如果選定了投資標的就不要隨意更動。

4. 配息是否來自本金
在台灣的投資民眾偏愛可以收到定期配息或收益的商品,因此市場上也有相關的投資型保險商品,但該部分的配息或收益分配可能來自於本金,所以在購買前應問或看清楚該商品的警語揭露,以免無形中蒙受損失。
5. 各項費用
投資型保單具有保障的功能,因此與基金等投資商品不同,會有其他費用需要支出,通常會包含保費費用、管理費、保險成本、投資標的申購手續費、贖回及轉換費用,而解約或部分提領時也會有相關費用,因為種類繁多,在投保前務必要做好詳細功課並注意內隱成本。
不僅如此,投資型保單第一年的保險金多用來支應相關費用而較少用於投資,之後才會有較高比例用在投資上,所以如果是在第一年解約的話,能拿回的本金會比原投資金少。
6. 解舊單買新單時問清楚
有些業務會在保險期滿後詢問保戶是否要解舊單買新單,但這麼做不僅可能沒有理財效益,反而會招致風險,像是解約金低於過去所繳保費、新的保費提高、保障有空白期、重新等待新保險獲利等,所以切勿在做好完整詳細評估前就衝動解約。

就像在購買一般的保險要審視自己的條件以及需求,不衝動地買入不適合、不需要的商品,投資型保險雖具有投資的性質,但本質上仍為保險商品,也同樣只要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即可。
除此之外,想要購買投資型保單的人也必須確認自己已具備該投資標的相關知識以及風險承受力,千萬不要因為預期投資報酬率就忽略潛在的虧損風險與不保證收益等特性。
但是,如果真的在購買後發現保單內容不符合需求時不要硬吞下去,仍然可以依照保險契約約定,在收到保單翌日起10日(保單審閱期)內向保險公司要求撤銷契約,而保險公司也應無條件退還所繳保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