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好的儲蓄保單?理財大師挑選保單的3大秘技

儲蓄保單種類百百種,究竟新手該如何選擇?而哪些該買哪些又不該買呢?理財大師不藏私,今天一次通通告訴你挑選保單的三大秘技。 技巧一、利率要看清 利率是每張保單的最重要沒有之一!首先當然不僅僅是看保單上的數字,或是聽保險專員說那麼簡單。藉由試算表上的數字,我們需要去計算所謂的年報酬率,也就是我們在買定存時會看到的數字,這樣的算法較為直觀,也能很明確地比較不同保單的優缺點,所以必定是首要的任務。 IRR年化報酬率公式為:年化報酬率 = (1 + 累積報酬率)^(1/年數) – 1 透過這個公式我們就能簡單地得知IRR,這時我們會發現其實大多的儲蓄保單並不會比定存划算到哪裡去,許多保險員都會過於誇大利率,但是通常他們說的不是「宣告利率」就是「預訂利率」,看起來雖然很划算,但其實則不然。儲蓄保單的優勢在於額外的意外險與壽險,而劣勢則在資金周轉不易這一方面,該怎麼挑選就是依據個人需求,當然主附約的不同條款也必須詳閱,才能準確了解到每張保單的優勢。 技巧二、折扣條件 通常保險公司會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給出繳費優惠或是保費折扣,精準地利用這些優勢絕對可以替你省下不少錢。例如以保險公司配合的銀行帳戶匯款,或是使用某些特定信用卡自動扣帳,就能享有金額上的折抵。 而保險公司為了鼓勵保戶投保更高金額,往往高保額的保戶也會享有折扣,例如投保50萬以上可享有1%折扣,100萬以上享有2%折扣等。有些高保額折扣不會直接明寫在保單上,而是在試算表中以期滿金的%數變高來反向呈現,因此可以主動向保險專員詢問是否有這方面的優惠,有需求或是手頭資金較為充裕的人可以當作參考。 如果是多人想購買同一張保單,有些會有集體彙繳折扣,條款內容如下:「集合同一團體內所屬員工或成員及其家屬 5 人(含)以上,經契約當事人同意,採用同一收費地址或同一金融機構或同一繳費管道之個人壽險保件,得成立彙繳團體,享有較低費率。」 若是有遇到不錯的商品,而身旁朋友也有興趣的,不妨就湊個團,大家一起享有折扣的概念。 技巧三、選擇適合的儲蓄保單   很多人不知道,儲蓄保單也分為不同導向。 主打儲蓄導向的的保單,在意外險等賠付上就不會有太好的賠付,但是金管會法規對於壽險有最低保障,所以不用太擔心,而通常在期滿分享金,會能夠取得比較好的利率;而主打保障導向的保單,對於意外失能險這方面的規劃通常更為完善,金額也相對高,但是相反地,利率就會偏低,保單甚至只有「存錢」功能,根本沒辦法賺到什麼回饋。 而這兩種保單的取捨就在於個人,看是想多存點錢的,還是想要既存錢又有更好的保障的,沒有好壞之分,單純是個人選擇,透過觀察意外賠付金額及計算IRR也能夠大致判斷該保單的取向。   看到這裡,不知道你是否對於該如何挑選一張儲蓄保單更有頭緒了呢?其實儲蓄保單常常給大眾很兩極的看法,有些人認為大好,有些人則是覺得大壞。但其實它就只是一種工具,本身並沒有善惡之分,而是在於使用者的需求與如何去利用,不要帶有偏見,以免錯過了先機。

小資族的理財入門必修課!拆解保單利率、報酬率只要5步驟

投資理財之所以讓許多人卻步,專有名詞太多肯定是其中一個原因,像是對小資族來說最友善的保險裡就有各種保單利率,例如預定利率、宣告利率、年化報酬率、內部報酬率等等,而保單種類更有利變型、還本型、增額型,新手光是看到這些東西頭就痛了起來,甚至準備要打退堂鼓了。但是,萬丈高樓平地起,理財高手也都是從新手入門開始,所以這篇文章就是為小資族打造的理財入門必修課,只要5步驟就能輕鬆搞懂保單利率的秘密!   保單種類 在拆解保單利率之前,有一個必須先有的概念,那就是保單類型的差異。 利變型:顧名思義,保單的利率會跟著市場的利率環境變動,因此保單價值的成長並非固定。 還本型:保單繳費期滿後就不需再繳保費,也可以開始領取保險金。 增額型:保單繳費期滿後就不需再繳保費,但是不把錢領出來,而是繼續放在裡面生息。   拆解保單利率、報酬率 步驟1、看保單預定利率 保險公司在收取保費後,會將部分的保費拿去投資,而預定利率就是指保險公司「預期」可以獲得的投資報酬率,如果預定利率越高所繳保費就會越少,預定利率越低所繳保費就會越高,而這個數值是固定的,不會因為市場環境有所變動。   步驟2、看保單宣告利率 與預定利率相似,只是這個數值並非固定,而是會隨市場環境變動,適用於「利變型」保單。然而,預定利率和宣告利率其實都不等於真正的投資報酬率,因為這部分尚未扣除掉佣金和其他相關費用。   步驟3、了解總投資報酬率 由於預定利率與宣告利率不能直接作為該張保單的投資報酬率,接下來要區分的概念則是總投資報酬率、年化報酬率,以及內部報酬率。 總投資報酬率=損益∕成本 不過總投資報酬率簡化了時間的存在,舉例來說: A:一次繳完10萬,而十年後拿回13萬 B:每年繳1萬,而第十年末拿回13萬 雖然兩者的總投資報酬率都是3萬∕10萬=30%,但是B的分期繳交明顯比較有利。   步驟4、看年化報酬率(適用躉繳) 既然總報酬率忽略了時間的部分,那麼接下來就要用年化報酬率來計算投資的效率,也就是時常會看到的IRR。 年化報酬率=(總報酬率+1)^(1∕年數)-1   步驟5、看內部報酬率(適用定期繳款) 因為金錢的價值會隨著時間有所不同,而且每一筆費用發揮效用的時間也不一樣,因此選擇定期繳費的保戶應要使用內部報酬率來計算。但因為其公式非常複雜,建議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內部報酬率計算機」,直接就有很多免費工具可以使用。 而上述的A的年化報酬率算出來是2.66%,B的年化報酬率計算出來則是4.73%,這麼一看就能清楚顯現兩者的投資效率差很多,因此做好評估很重要! 最後做個小提醒,購買保單時不要只聽信他人說法,一定要自己透過IRR確認年化報酬率,而且應長期持有到約定期滿,否則在中途解約就會損失本金。如果要降低這種風險,保戶可以選擇解約金越快趨近累積保費的保單,假使不幸中途解約也可以減輕傷害,但若是逼不得已在期間內需做一些調整,保戶可以利用「保單借款」來做短期資金周轉,只不過要注意會產生利息;又或是真的不想繳了,在直接解約前,保戶也可以考慮「減額繳清」。

誰跟你說一定要花大錢才能做理財?停止你的錯誤觀念!

往往只要開始談論理財的話題,身邊就常常會聽到有人說:「我有那個閒錢的話早就去做…(以下開放千百種回答)」,這就是最常見的理財錯誤觀念,總是認為要花大錢才能做理財。但是事實上根本不是如此,投資理財的工具至今已經蓬勃發展,對於位在不同人生階段的人也都有其適合的商品,所以該用正確的新觀念來取代掉舊觀念,然後開始著手投資理財的第一步吧!   理財很重要的原因 有一句俗諺這麼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由於我們能領到的薪水漲幅很難跟得上通貨膨脹平均每年1%的速度,甚至有時還會出現一年3%的情況下,如果想維持一樣的資產價值,就必須賺取能打平通膨率的資產,否則就會漸漸地發現自己開始對於想要的東西、想做的事情縮手,從買汽車變成開iRent,買機車變成騎Go Share,從出國變成看Vlog…。   小資理財工具推薦! 在當今社會中,年輕世代的低薪狀況已成為常態,儘管如此,還是有些工具可以用小小的金額輕鬆理財,所以為了想做什麼就有足夠的能力做什麼,為了不想要只能看別人的社群媒體羨慕,即刻起就從小地方一步步累積,開始建立起自己的資產配置吧!   工具1、定存 第一個是大家都不陌生的銀行定存,也就是跟銀行約定好一定期間不提領存款以獲取利息的理財方式,而定存的計息方式又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整存整付:一次性存入,每一期的利息會繼續投入本金「複利」計算。 存本取息:初期存入本金後每個月固定領利息,但領出的利息不能再投到下期的利息計算。 零存整付:第一個月複利計算,到期後可領本金加利息,是最適合小資族的方案。 雖說定存利率不高,但對於剛開始想理財的人來說,既可以養成強迫儲蓄的習慣又可以感受到「回饋感」,是一個可以無痛嘗試的不錯選擇。 工具2、投資型保單 不喜歡風險而採保守態度的人可以選擇定存,但對於比較積極、可以承受一點風險的人則會推薦使用「投資型保單」。由於投資型保單相較傳統壽險保單便宜,同時又可以進行投資,等於是擁有了壽險保障與投資功能,能夠把一筆保費發揮最大效益。   投資型保單在壽險的部分因為採取自然費率,所以越年輕投保就越便宜,而投資的部分則是依照與保戶約定好的標的與方式來進行,不只如此,投資部分的獲利「全部」都由保戶享有,但虧損的風險也同樣由保戶自身承擔,所以挑選投資標的前也要記得做好功課。 工具3、加密貨幣定存 這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小資理財法,只要千元起跳的資金就可以使用,而且因為加密貨幣長時間的趨勢是不斷上漲的,用定存累積也不須擔心價值減損,所以它的風險不似直接買賣加密貨幣那麼大,但它又擁有一般定存無法企及的10%以上超高年化收益,對於可以積極承擔風險的人來說,這個投資理財方式在存到第一桶金的目標上能夠提供極大幫助!   總結來說,理財是一條必須走的路,而這條路越早開始走越好。舉例來說,假設投資報酬率為5%,在20歲時開始投資並且每月投入5千,接著投入10年後不再繼續投入,光是放置到50歲時就會有226萬元;但如果30歲才開始投資,即使同樣每月投入5千,且持續投入到50歲,也僅有214萬元。如此看下來,越晚開始投資理財就要投入更多資金才能達到同樣效果,也就是說提早開始就是獲利更多!

不需要花錢請財經顧問,也可以輕鬆小資理財

投資理財想必是許多人的難題,該如何做到「無痛投資」?小編帶你掌握以下要點,讓你也能輕鬆小資理財。 小資理財 對於小資族來說,分配薪資與投資的比例非常重要,就有專家提出631存錢法則,方便大家安排薪資比例。其中,薪資6成作為日常生活花費,卡費、房租、餐費等等,3成作為投資理財專用資金,剩的1成則是另外開設帳戶,將錢存入作為緊急預備金。 這種方式對於收入不高的人來說,能夠更有效率地理財,在生活日用上也會依照薪資而調整花費,意外發生時也能夠有現金調動,面面俱到。 小資理財還有幾個觀念必須注意:理財規劃、分散風險。 理財規劃是指我們在投資前就先想好該如何進行投資,是存定存、買儲蓄險、投資股票或基金等等,每一種投資方式都有其利弊,需要在下手前先做好功課,事先規劃好該怎麼進行投資、持續時間多長,這樣後續才會更為輕鬆。 分散風險是指不要將所有資金拿去投資同一個項目。眾所周知,投資理財有賺有賠,我們選擇的項目可能是我們自己很看好的,但它卻也有賠錢的風險,如果將錢全部投進去,萬一它不幸賠了就什麼都沒了。因此多選擇幾個項目投資,不要All in在同一個,才是比較好的做法。 輕鬆投資 如果你是不想冒風險自己投資的人,那也可以參考看看「投資型保單」。 投資型保單,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投資」的「保單」。只要和保險公司簽約,每個月繳納一筆固定的金額,等到期滿時就可以拿回比原繳的還要多的錢,堪稱懶人的儲蓄或投資神器——把錢交給保險公司,讓他們替你投資。 而且不只如此,因為投資型保單的本質還是「保險」,因此除了期滿金的部分,通常會額外有附約給予保戶保障,像是失能險、意外險、壽險等,可能住院可以拿一些補助,但又不影響每個月投資與最終領回的金額,是不是瞬間覺得一舉兩得呢?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投資型保單必須每月準時繳納保費,若是有一期中斷或突然不想繳了,就有可能面臨違約金的部分,之前繳的錢也有可能拿不回來,這就是投資型保單的風險所在。 保單利率 有對投資型保單心動的朋友,這邊幫你介紹投資型保單需要注意的利率,這樣在選擇投資上,才能比較好判斷要買哪家。 1、預定利率: 預訂利率是保單上會標明的利率,也就是你投資這張保單預期可拿到的回饋。預訂利率通常≠實際利率,原因是預訂利率還需要扣除保單成本,也就是人事、營運成本等,所以實際回饋%數會再更低一些。 2、宣告利率: 宣告利率是一張保單過往的回饋利率,保險公司會根據該年度或季度的投資情形,已扣除保費成本後宣告,實際回饋給保戶的金額。消費者可透過觀察一張保單過往的宣告利率,來判斷這個項目是否適合投資。 3、年化報酬率: 年化報酬率相對上面兩個,是一項更簡單的判斷標準。需要靠保單上的回饋金額做計算,若是寫成公式就是年化報酬率=(1+累積報酬率)^(1/年數) - 1 正確計算年化報酬率,一張保單的回饋利率就一目了然了,因此是在挑選保單上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小資族或懶人投資也能很簡單,投資型保單相對風險低又有較高的利率,感興趣的朋友,不妨每個月留下一筆錢,挑選一張適合的保單試試喔~

小資族看過來!存款類型比較大補帖!

給平時有在理財或是想要理財的你,你知道存款有許多類型嗎?你知道自己的存款是哪一種形式嗎?如果不清楚或是想了解更多存款類型,別擔心,接下來上就要帶你一起來了解「活存、活儲、定存、定儲」四種儲蓄方式的差別和利率比較,之後都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和狀況來選擇喔!   存款類型:活存、活儲、定存、定儲是什麼? 活存、活儲、定存、定儲的全名分別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活期儲蓄存款」、「定期儲蓄存款」,這四者又可以依照類型不同分為「活期」與「定期」一類,或是「一般存款」與「儲蓄存款」另一類。   活期 VS 定期 活期跟定期的主要差別在於「存款期限」,簡單來說活期沒有存款期限,隨時放隨時領,而定期則有「一個月以上」的限制,所以如果是要存短期就不建議選擇定期存款,否則只能中途解約,利息也會被打折扣。 機動利率:利率會隨央行「升息」或「降息」政策調整。 固定利率:不論央行升降利率,皆以當下的利率為準,存款期間內不變。 除了存款期限的差別,定存的利率也都會比活存來得高,而且定存可選擇機動或固定利率(活存只能使用機動利率),畢竟在定存的期間不能自由操作,銀行就可以做更多運用,所以利率較高才能吸引人把錢交給銀行;還有活存和定存的開戶最低門檻也不同,活存最低門檻為 1,000 元,定存則是 10,000 元。   一般存款 VS 儲蓄存款 一般存款和儲蓄存款的差別主要在於「利息利率」,普遍來說,儲蓄存款的利率會高於一般存款的利率,以活期來說差距約年息0.05 %~0.2 %左右。   而在「開戶資格」上也有不同,一般存款通常無資格之限制,不論是個人(自然人)、公司行號、政府機關、學校、公營事業、其他團體等都可以申請,但儲蓄存款為了避免營利機構以較高的利率來賺利息,所以在身分上做了嚴格控管,限制只有個人(自然人)、非營利法人才能開戶。     活存、活儲、定存、定儲比較 類別 活期存款 活期儲蓄存款 定期存款 定期儲蓄存款 開戶資格 個人(自然人)、公司行號、政府機關、學校、公營事業、其他團體 限個人(自然人)、非營利法人 個人(自然人)、公司行號、政府機關、學校、公營事業、其他團體 限個人(自然人)、非營利法人 開戶最低門檻 NTD 1,000 元 NTD 10,000 元 NTD 1,000 元 NTD 10,000...

第1次投資保單就買對:精算師教你買美元保單不吃虧

常常聽到他人推薦美元保單的利率很高,心動了卻不敢下手嗎?美元保單在購買上有什麼眉眉角角呢?要如何計算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保單呢?今天就帶大家來一同看看專家怎麼說。 1、美元保單試算表 通常在購買保單前,我們可以依據自己的預算金額,請保險專員開立試算表,首先要檢查表上的資料是否有誤,否則計算出來的數字有可能會有誤差。 試算表上會列出保險金額、繳別、預訂及宣告利率、繳費年期等,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數字,也都會影響到IRR,因此必須確認是否與保單上所提到的一致。 繳別會影響到IRR,保費可分成年繳、半年繳、季繳、月繳共四種期繳方式,不過不少保戶誤以為月繳是年繳的12分之1、半年繳是年繳的一半,事實上,保險公司會針對期別設定不同的費用係數,所以選擇年繳的IRR會相對更高一些。 當然有分期也就有一次繳清的,稱為躉繳型保單,資金狀況允許的話也可以選擇這種方式比較划算。 有些人也會被宣告利率及預訂利率搞混,實際上預訂利率是在這張保單推出時所訂定的最低利率,而宣告利率則是會依不同年度或季度的收益浮動,如果還不了解它們的差別也可以到此查看。 2、分享金 分享金是於契約期間內每一保單年度屆滿時,依照該時的宣告利率減去預訂利率的差值,再乘上期末總保單價值準備金的回饋金額,而期末總保單價值準備金意指該張保單的總保額。 分享金的給付方式可依個人需求,選擇「增額繳清」、「抵繳保費」、「儲存升息」、「現金給付」 (1)增額繳清: 這個方式也就是拿回饋分享金去購買同一張保單更高的保額,期滿的保額就是依照原先的保額再加上投入的分享金,而因為保額增加了,IRR也會變高。 (2)抵繳保費: 也就是將分享金拿來折抵原本應該要繳的保費,但這種方式保額不會增加,就是維持原本的額度然後少繳一些金額。 (3)儲存升息: 不將分享金領出,而是交由保險公司保管,會跟銀行一樣有利息,整體來說不會比增額繳清划算,但好處是可以在需要時向保險公司請求給付,不像增額繳清需要等到期滿才能領回。 (4)現金給付: 直接將分享金提領出來。 這四種方式可以依據個人的需求選擇,不一定有哪種是最好的,而是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3、折扣條件 (1)繳費方式: 在保單上通常會有一些折扣條件,例如以保險公司配合的銀行帳戶匯款,或是使用某些信用卡自動扣帳,就能享有金額上的折抵。 (2)高保額折扣: 就像是去批發商品,量多會有優惠一樣,保險公司為了鼓勵保戶投保更高金額,會有高保額的專屬折扣,例如投保50萬以上可享有1%折扣,100萬以上享有2%折扣等。 (3)集體彙繳折扣: 通常沒辦法與配合銀行端的折扣同時使用。這種方式就像是團購,大家一起買比較便宜的概念。條款內容如下:「集合同一團體內所屬員工或成員及其家屬 5 人(含)以上,經契約當事人同意,採用同一收費地址或同一金融機構或同一繳費管道之個人壽險保件,得成立彙繳團體,享有較低費率。」 這些都是在投保上需要注意的小細節,可能在每個地方都省一點,積少成多,所得到的回饋會更好呢!大家也別忘記好好鑽研保單內容,或許也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折扣喔!

高利率保單都是詐騙?財經專家3招讓你趨吉避凶

藝人周渝民(仔仔)夫婦最近因保險詐騙上了新聞,他因以現金繳交保費,結果竟然被保險業務員詐欺了3,400萬元,震驚各界,這也讓大家再次注意到購買保險時的風險。有些人會說主打高利率的保單都是騙人的,因為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這麼好康的利率肯定有詐。但事實一定如此嗎?這可不見得,只有會看的人才能從中避開危險、挑選到好貨,就讓財經專家告訴你簡單3招看破所有話術陷阱。   破解高利率保單話術 招式1. 不被宣告利率迷惑 雖然各公司對利率變動型保險的宣告利率有高低差異,但投資人仍不應以宣告利率作為「唯一」考量標準,因為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的本質仍為保險商品,保險公司會收取一定的保險成本以及附加費用,除此之外,宣告利率也並非保證利率,所以最好是先向保險公司索取保險契約條款樣張,逐一檢視該保單的保障範圍是否符合需求。   招式2. 確認保險期間 投資理財的本質就是用時間去換取額外收益,而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雖然具有宣告利率的機制,但因為簽下去就是長期契約,如果到時保戶因故想辦理提前解約,可能會面臨保險公司收取解約費用,因而造成無法拿回所繳保險費的全部金額,因此在購買前就應審慎評估自身的現金流以及資金運用,並且確認好保險契約的期間,以避免事後出現週轉不靈、必須違約的窘境發生,原本要存下的錢平白消失真的會心頭滴血。   招式3. 留意外幣保單多一風險 外幣保單即指以外幣計價,保險費及保險金等款項給付的幣別均為外幣的保單。外幣保單的預定利率通常比新台幣保單高出許多,算起來以相同的保費下,外幣保單的保費便宜又可獲得較高保障,且若是選擇利率變動型保單,隨著市場利率上升而保單宣告利率再提高,保戶就有機會再拿到「增值回饋分享金」的額外獲利,對於有規劃在國外置產或養老,或是要準備子女出國教育金,以及想要多元資產配置的人來說是很不錯的理財工具。 然而,比起新台幣保單,外幣保單要特別留意多了一個「匯率風險」,而全部的匯兌風險皆由保戶來承擔,不過,若是能在外幣低點時先兌換好保費所需金額就能大大降低此風險。   財經專家認為,高利率保單本身並沒有問題,會發生消費糾紛的原因多在於銷售員可能解釋不清又或是選擇性說明,再加上消費者對於專業知識較不足夠,容易被誤導或是不了解而無法主張自己權益,所以在購買高利率保單,甚至是所有保險商品前都應完整審視自身的條件以及需求,不理解就衝動購買是大忌中的大忌。 依照專家建言,挑選投資理財工具的方法如下: 首要條件是清楚知道自己目前手頭上是否留有可以隨時調度的資金,並且計算應留下多少緊急備用金,絕不可將全部的現金流堵死,以備不時之需。 接下來,評估長期契約下若面臨解約是否能夠承受虧蝕本金的風險,雖然所有人都知道能不解約就不解約是最好的,但是遇到不得不使用這筆錢的時候也只能咬著牙割肉。 最後就是多去認識、多比較各種理財金融商品,因為唯有選項多才能做出最好的決定,雖說每個工具都一定有其利弊,但裡面總有最適合你的工具,能為你做出最好的規劃。

理財小白也能輕鬆上手的3大投資預算評估技巧

最近的氣溫像溜滑梯直線下降,讓人感覺冬天真的來了,也就是說令人期待的10天春節連假也要來了,可是先等一下,那個傳說中的過年大失血aka你的紅包準備好了嗎?   每年在這個年尾的時候都讓人又愛又恨,想到好不容易存下來的錢又要一下子少掉許多,覺得既心痛又無奈,而這時就顯現出了投資的重要性!因為如果光是存錢不投資,除了錢不會變多之外,原有的資產價值又會被通膨吃掉,但是如果有投資就會有額外的收入可以彌補掉這部分的支出,所以就算麻煩也要做點投資理財才會讓荷包舒服點。 不過在真的開始執行投資前,要用多少的比例去投資也是一門學問,接下來會介紹3種評估投資預算的技巧,馬上來選一種試試看吧!   1. 523收支分配法 必要開銷 50% 這部分指的是三餐、房租或水電費等每個月一定要繳納的費用,先列出確保最基本的生活得以維持,再接著規劃其他的資金運用。 投資理財 20% 名為投資的資金要全部都用在做儲蓄與投資相關的理財,絕對禁止用在消費的用途上,否則就形同這部分白分配了。 非必須支出 30% 可以將這部分再區分為「緩衝基金」與「享樂金」,尤其在剛開始理財時難免會有預算透支的情況發生,緩衝基金就是為了這時候準備的,但是不要一直想說有這部分所以就常常花超過預算,能存下來投資更好!而享樂金就是拿來花的,因為好好對待自己才會快樂,休息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2. 333理財法 這個理財方式很簡單,就是將月收入直接分成以下3等份,不過某部分想要偏低或偏高都是可以再依照自己的考量去分配。 生活支出 33% 一樣是包含了每個月的所有日常開銷,但因為只有1/3的比例,生活可能會比較緊繃,不過,如果可以的話還是盡量減少開銷,把想要跟必要的東西分清楚,可能會發現其實真正的日常所需的開銷比你以為的還少。 投資理財 33% 只要是有增值可能的投資工具都可以算在這一部分,像是股票、基金、投資型保險等等,或是上課進修(投資自己的未來,增加加薪、跳槽、創業的可能性)也都可以計入。 長期儲蓄 33% 與投資理財部分不同,長期儲蓄的部分最好不要有風險,所以可以開一個專門的帳戶,設定發薪日的隔天就把三分之一的薪水匯入帳戶的活存或定存,確實穩定地累積資產。   3. 6罐子理財法 是由暢銷書《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的作者哈福.艾克所提出的理財方法,會將每月收入依照比例分成6個帳戶,並且重視每部分的預算都只能用在該用途,不能挪用。 生活支出 50%~55% 首先,一樣也是把必要的生活支出預算先確定下來,除了先前提到的房租、水電等等,保險費、信用卡費也算在裡面。 投資 10% 專門用來賺取被動收入的帳戶,從這部分獲得的利潤也只能再重複拿來投資。 長期儲蓄 10% 專門為平時無法一次支付的長期目標花費而設立的帳戶,像是結婚、買房(的貸款)等等。 教育 10% 限定用於投資「自己」,不論是進修、就學或買書,只要是能讓自己學習成長的支出都歸類在這裡。 娛樂 10% 用來犒賞自己的帳戶,比較值得留意的是一定要每個月都花光,好好地讓自己保持身心愉悅是很重要的。 貢獻 5%~10%...

5個購買投資型保單後,我才知道的重點!網友:投資安心的決勝點!

對投資型保單有興趣的你是喜歡它的哪個特點呢?是因為兼顧投資與保障,還是可以彈性調整保額,或是保費費用透明呢?不論是哪個,投資型保單這幾年真的炙手可熱,試想有一種保單有保障又順便幫你投資,如果身故還可以拿回保險金,或是每年都可以領回年金,這樣怎麼能不心動? 不過別心急,要買金融商品前最重要的就是詳細做功課,現在就一起來看看網友們分享不買不知道的心得血淚,讓你好好評估、少走冤枉路,名符其實的看到就是賺到。   重點1:投資標的? 既然要投資當然報酬越高越好,但是眾所皆知高報酬通常伴隨著高風險,所以平時大家也不會特別去進行該種投資,可是,在購買投資型保單時卻往往被業務描繪的美好未來所吸引,多的是因此購買了自己也不瞭解但「聽說」可能有高收益的投資標的的人,這就是錯誤的第一步。 因為投資部分造成的虧損、流動性等多項風險都是由保戶自身來全部承擔,且如為外幣商品還可能面臨匯率的風險,所以保戶才應該更加小心,選擇自己有認識或熟悉的投資標的。     重點2:配息的來源? 有網友說,購買投資型保單時業務特別推薦他每月都可以收到配息的商品,讓他覺得很划算,但他後來發現雖然每月的確都有一筆現金收入,可是沒算到總報酬竟然比較低,最後也只能直呼因小失大。 像這類「月月撥回」的保單配息或收益分配很可能就是來自於本金,所以如果沒有再將配息「再投入」,以發揮複利投資的效果,可能就會在無形中蒙受損失。   重點3:投保的年紀? 沒想到年齡也會是關鍵吧?傳統型保單中的終身壽險一般是採用「平準費率」,也就是從繳費的第一天到最後一次繳費都是同樣的金額,但是投資型保單卻不是如此,它是採取「自然費率」,隨著投保人的年紀漸長,危險保費愈高,最後甚至會呈倍數成長。   重點4:可以換投資標的? 通常保險公司會提供一年之內數次變動投資標的免手續費優惠,但還是建議選定標的後就不要隨意更動,因為投資型保單是長期的理財工具,只要大方向正確,短期起伏其實可以不必太在意,時間會平滑成本,更何況,如果太常更換投資標的,有些保險公司可能會依照規定酌收費用。   重點5:短期投機工具? 雖然投資型保單具有投資的性質,但其實它與一般投資工具並不能劃上等號,因為它本質上仍然屬於保險商品,所以會有相當的管理費用,例如許多網友都認同投資型保單如果在第一年解約的話,將會面臨無法拿回全部原投資金額的窘境,因為第一年的保險金多用來支應各種保單相關費用,之後才會有較高比例用在投資上,所以完全不建議是以短期投機的角度來購買投資型保單,而應該是從長期持有的規劃來購入。   希望看完網友的血淚歷程後能讓你更了解如何挑選投資型保單,最後再提醒,想要購買投資型保單的人必須確認自己已具備該投資標的相關知識以及風險承受力,或是直接選擇類全委保單,也千萬不要因為預期投資報酬率就忽略潛在的虧損風險與不保證收益等特性。 但是,如果真的在購買後發現保單內容不符合需求時也不需硬著頭皮繼續繳費,可以依照保險契約約定,在收到保單翌日起10日內向保險公司要求撤銷契約,而保險公司也應無條件退還所繳保費。

三步驟過濾80%保單陷阱?找出最高利率的保單!

現在市面上儲蓄型保單百百種,有許多保險公司都會祭出很高的利率吸引消費者購買,但這些話術真的可信嗎? 看完這篇文章,保證幫你過濾80%保單陷阱,從此不再被話術套牢!   保單陷阱 首先關於利率,要知道預定利率或宣告利率≠實際利率。 這是最多人常常被設下的一個圈套,也就是前文所說保險公司祭出高額利率最常用的手段。 那預定利率跟宣告利率又能做什麼呢?點我可以知道更多 在這裡我們就討論該如何判斷利率好壞。「固定利率型」的保單可向保險公司要求自己希望投保額度期滿後,所能夠收回實際金額的表單供參考。 「利率變動型」的保單可觀察這間公司的宣告利率公式是否符合金管會規定,以及該保單過去的宣告利率是否都像推銷時所宣稱的那麼高。 善用能夠取得的資料來估算內部報酬率,那這樣你就成功了第一步。   接著,我們應該要注意這些風險: 1、流動性風險 若選擇「躉繳型」(一次繳清)的保單,將大筆金額一次投入在保險公司無法動用,且無其他存款,在遇到不可預期的狀況需要動用資金時很可能就會被迫解約!此時就會面臨違約金的問題,能不能拿回本金都不確定了,更別提有賺了。 而且在資金被鎖住的期間,也有可能錯失其他更好的投資機會。   2、匯差風險 選擇外幣保單投資,匯差風險會是首當其衝的問題。因為保單到期時,是以投資幣別取回期滿金,且中途不可更換幣別。若是該幣值對於臺幣是升值的還好說,但若是貶值,那可就要再等等會不會有翻盤的可能性了,畢竟馬上換回臺幣肯定是得不償失的——那也就代表自己的資金又要被套住一段時間了。   3、通貨膨脹的風險 每年估算的通貨膨脹率約1~2%,若是投資某保單,但回饋的利率不夠高,導致取回期滿金後這筆金額的購買力比繳費前更低,那你肯定是當了冤大頭了。等於你的錢在這段期間比例上是越存越少,許多人購買儲蓄險都只看到金額,沒考慮到通膨,就是思慮不夠周全!   4、無法繳交保費的風險 世界瞬息萬變,若今天簽了一張儲蓄型保單,分十年期繳清,但卻在中途不小心失業,或是出了什麼變故,導致於繳不出保費金額,那肯定是沒辦法拿回預定的期滿金了。 雖然現在不少保單都有減額繳清的機制,但並不是所有情況下都適用,況且減額繳清也有可能導致利率變差,所以還是建議有存一點錢,經濟能力穩定的朋友再來購買。   5、不被保單即將停售的話術矇騙 舉個例子,先前防疫險宣告要停售時,不少人都爭相購買。 雖然現在的情況防疫險的確有買有保障,但儲蓄險也是這樣嗎? 答案其實是否定的,因為這類型產品其實都在不斷推陳出新,也許某張保單的利率很吸引你,即將停售不買可惜這個念頭有可能促使你去購買。 但這就跟許多百貨公司或商城的優惠活動一樣,目的是要讓你消費。其實過了一段時間一定還會有類似商品出現,畢竟保險公司要賺錢,這種手法在市場上非常常見,遇到這種情況絕對要冷靜下來好好思考,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保單嗎?若是狀況不允許購買因此錯過了也不要難過,勉強購買更有可能因繳不出保費而虧錢,好好等待時機,才能在對的時間下對的判斷。   只要謹記以上幾點,保證讓你在看保單時能夠冷靜判斷,不被話術蒙蔽。 也別忘記多方比較 選擇自己信任的保險業務員,才能夠買到最適合自己的保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