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驟過濾80%保單陷阱?找出最高利率的保單!

文章目錄

現在市面上儲蓄型保單百百種,有許多保險公司都會祭出很高的利率吸引消費者購買,但這些話術真的可信嗎?

看完這篇文章,保證幫你過濾80%保單陷阱,從此不再被話術套牢!

 

保單陷阱

保單陷阱

首先關於利率,要知道預定利率或宣告利率≠實際利率。

這是最多人常常被設下的一個圈套,也就是前文所說保險公司祭出高額利率最常用的手段。

那預定利率跟宣告利率又能做什麼呢?點我可以知道更多

在這裡我們就討論該如何判斷利率好壞。「固定利率型」的保單可向保險公司要求自己希望投保額度期滿後,所能夠收回實際金額的表單供參考。

「利率變動型」的保單可觀察這間公司的宣告利率公式是否符合金管會規定,以及該保單過去的宣告利率是否都像推銷時所宣稱的那麼高。

善用能夠取得的資料來估算內部報酬率,那這樣你就成功了第一步。

 

接著,我們應該要注意這些風險:

red and white stop road sign

1、流動性風險

若選擇「躉繳型」(一次繳清)的保單,將大筆金額一次投入在保險公司無法動用,且無其他存款,在遇到不可預期的狀況需要動用資金時很可能就會被迫解約!此時就會面臨違約金的問題,能不能拿回本金都不確定了,更別提有賺了。

而且在資金被鎖住的期間,也有可能錯失其他更好的投資機會。

 

2、匯差風險

通貨膨脹

選擇外幣保單投資,匯差風險會是首當其衝的問題。因為保單到期時,是以投資幣別取回期滿金,且中途不可更換幣別。若是該幣值對於臺幣是升值的還好說,但若是貶值,那可就要再等等會不會有翻盤的可能性了,畢竟馬上換回臺幣肯定是得不償失的——那也就代表自己的資金又要被套住一段時間了。

 

3、通貨膨脹的風險

儲蓄險利率

每年估算的通貨膨脹率約1~2%,若是投資某保單,但回饋的利率不夠高,導致取回期滿金後這筆金額的購買力比繳費前更低,那你肯定是當了冤大頭了。等於你的錢在這段期間比例上是越存越少,許多人購買儲蓄險都只看到金額,沒考慮到通膨,就是思慮不夠周全!

 

4、無法繳交保費的風險

man in gray jacket and black pants sitting on concrete bench

世界瞬息萬變,若今天簽了一張儲蓄型保單,分十年期繳清,但卻在中途不小心失業,或是出了什麼變故,導致於繳不出保費金額,那肯定是沒辦法拿回預定的期滿金了。

雖然現在不少保單都有減額繳清的機制,但並不是所有情況下都適用,況且減額繳清也有可能導致利率變差,所以還是建議有存一點錢,經濟能力穩定的朋友再來購買。

 

5、不被保單即將停售的話術矇騙

4942735

舉個例子,先前防疫險宣告要停售時,不少人都爭相購買。

雖然現在的情況防疫險的確有買有保障,但儲蓄險也是這樣嗎?

答案其實是否定的,因為這類型產品其實都在不斷推陳出新,也許某張保單的利率很吸引你,即將停售不買可惜這個念頭有可能促使你去購買。

但這就跟許多百貨公司或商城的優惠活動一樣,目的是要讓你消費。其實過了一段時間一定還會有類似商品出現,畢竟保險公司要賺錢,這種手法在市場上非常常見,遇到這種情況絕對要冷靜下來好好思考,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保單嗎?若是狀況不允許購買因此錯過了也不要難過,勉強購買更有可能因繳不出保費而虧錢,好好等待時機,才能在對的時間下對的判斷。

 

只要謹記以上幾點,保證讓你在看保單時能夠冷靜判斷,不被話術蒙蔽。

也別忘記多方比較

選擇自己信任的保險業務員,才能夠買到最適合自己的保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