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之所以讓許多人卻步,專有名詞太多肯定是其中一個原因,像是對小資族來說最友善的保險裡就有各種保單利率,例如預定利率、宣告利率、年化報酬率、內部報酬率等等,而保單種類更有利變型、還本型、增額型,新手光是看到這些東西頭就痛了起來,甚至準備要打退堂鼓了。但是,萬丈高樓平地起,理財高手也都是從新手入門開始,所以這篇文章就是為小資族打造的理財入門必修課,只要5步驟就能輕鬆搞懂保單利率的秘密!

保單種類
在拆解保單利率之前,有一個必須先有的概念,那就是保單類型的差異。
- 利變型:顧名思義,保單的利率會跟著市場的利率環境變動,因此保單價值的成長並非固定。
- 還本型:保單繳費期滿後就不需再繳保費,也可以開始領取保險金。
- 增額型:保單繳費期滿後就不需再繳保費,但是不把錢領出來,而是繼續放在裡面生息。

拆解保單利率、報酬率
步驟1、看保單預定利率
保險公司在收取保費後,會將部分的保費拿去投資,而預定利率就是指保險公司「預期」可以獲得的投資報酬率,如果預定利率越高所繳保費就會越少,預定利率越低所繳保費就會越高,而這個數值是固定的,不會因為市場環境有所變動。
步驟2、看保單宣告利率
與預定利率相似,只是這個數值並非固定,而是會隨市場環境變動,適用於「利變型」保單。然而,預定利率和宣告利率其實都不等於真正的投資報酬率,因為這部分尚未扣除掉佣金和其他相關費用。

步驟3、了解總投資報酬率
由於預定利率與宣告利率不能直接作為該張保單的投資報酬率,接下來要區分的概念則是總投資報酬率、年化報酬率,以及內部報酬率。
總投資報酬率=損益∕成本
不過總投資報酬率簡化了時間的存在,舉例來說:
A:一次繳完10萬,而十年後拿回13萬
B:每年繳1萬,而第十年末拿回13萬
雖然兩者的總投資報酬率都是3萬∕10萬=30%,但是B的分期繳交明顯比較有利。

步驟4、看年化報酬率(適用躉繳)
既然總報酬率忽略了時間的部分,那麼接下來就要用年化報酬率來計算投資的效率,也就是時常會看到的IRR。
年化報酬率=(總報酬率+1)^(1∕年數)-1
步驟5、看內部報酬率(適用定期繳款)
因為金錢的價值會隨著時間有所不同,而且每一筆費用發揮效用的時間也不一樣,因此選擇定期繳費的保戶應要使用內部報酬率來計算。但因為其公式非常複雜,建議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內部報酬率計算機」,直接就有很多免費工具可以使用。
而上述的A的年化報酬率算出來是2.66%,B的年化報酬率計算出來則是4.73%,這麼一看就能清楚顯現兩者的投資效率差很多,因此做好評估很重要!

最後做個小提醒,購買保單時不要只聽信他人說法,一定要自己透過IRR確認年化報酬率,而且應長期持有到約定期滿,否則在中途解約就會損失本金。如果要降低這種風險,保戶可以選擇解約金越快趨近累積保費的保單,假使不幸中途解約也可以減輕傷害,但若是逼不得已在期間內需做一些調整,保戶可以利用「保單借款」來做短期資金周轉,只不過要注意會產生利息;又或是真的不想繳了,在直接解約前,保戶也可以考慮「減額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