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買美金投資型保單嗎?利率怎麼算?最完整的解析懶人包

投資型保單一直是受年輕族群喜愛的商品之一,不只因為它期滿的利率誘人,更多的是產品內的意外失能保障,以及壽險部分。 但美金投資型保單的優勢在哪裡?值不值得入手呢?這篇文章就簡單帶你解析利率以及其優劣。 利率計算 首先,通常保險公司在推銷保單時常會使用到「宣告利率」和「預訂利率」兩個專有名詞,但是要做個理性的消費者,這兩個名詞絕對不是只看最後面的「利率」兩個字那麼簡單。 宣告利率:依保險公司該年度或該季度營收所回饋之利率,用於利率變動型保單 預訂利率:根據過往推算該保單價值之預訂利率,但尚未扣除保單成本,用於固定利率型保單 以上兩者皆是我們常見的利率種類,但是實際在評估一張保單,必須藉由IRR(年化報酬率)來判斷,才能有較為精準的解讀。 IRR可透過Excel的公式,輸入數值就可以快速算出,若是不會用的朋友,可以簡單經過「年化報酬率=(1+累積報酬率)^(1/年數) - 1」這個公式做計算,假設六年共繳976800,最後拿回100萬,年利率大約0.67%,而非「(領回保費-總繳保費)/總繳保費」所算出的2.38%,不少人會被這個迷思捲進去,認為非常划算,其實有待考察。 匯差風險 美元保單與台幣保單的最大差異就是幣值,我們在購買以及後續期滿金計算的部分都是以美元為單位,所以會需要開設外幣帳戶。 當然,美元的市場匯率也會影響我們的利率。 美元保單的一大賺點其實就是「匯率」,以低廉的價格買入、投資,再等幣值上漲後賣出,通常保險公司會在美元相對低點時推出這些保單,期滿時我們要匯兌回台幣時也要先確認好匯率,盡量在價格高時賣出,不然還是很有可能吃虧的。 美元的漲跌也有可能影響到保單的宣告利率,所以保戶在投資前務必先觀察好外幣的漲跌走勢,年繳或月繳型的朋友更是該仔細做好功課,避免不小心當了冤大頭。 美金投資型保單功效 這類型保單有一個很廣為人知的特點,就是「強迫儲蓄」 如果今天你是一個容易不小心亂買東西的人,那合約的約束力以及被沒收保費的風險,將成為你儲蓄路上的一大動力。只要按時繳交保費,就能享有保障以及後續的期滿分享金,但若是不小心過度揮霍,就有可能一切前功盡棄,雖然現在不少保單都會有「減額繳清」的機制,但通常還是會有保額的最低門檻,如果本身月繳就不高的人,是很有可能達不到門檻的,這時繳不出來就真的只能眼睜睜看著錢飛走了。 再者,保單上的意外與失能賠付,在發生事情時是很有可能成為救命稻草的。不少年輕人剛出社會,想要有保障又不想繳納高額保費,這時可以邊存錢邊享有保障的投資型保單變成了他們的一大福音,可以在潛在的危機上求個心安,錢未來也總是會回到自己口袋的,何樂而不為? 最後就是如果有想規劃一筆資金,無論是結婚、買房、退休金,都很適合購買投資型保單,因為在合約期間,這些錢是無法被動用的,可以促使你在無形之中存到一筆可觀的金額,年數與金額都設定好,這樣便可以在未來某個人生階段有預想中的一筆錢,對生涯規劃也是一大幫助。 最後還是提醒大家,無論何種投資都有其益處與風險,如果有心動的朋友,別忘了還是要詳閱保單以及做足功課,以保障自己的權益。

美元保單引發浪潮!過來人曝3種特質最適合:買了不後悔

美元保單顧名思義就是以美金計價、支付的保單,內容其實跟新台幣的保單商品相似,兩者都會依照保戶簽約的類型來提供壽險、年金險等保障,不過比起新台幣保單,美元保單的利率相當有競爭力,算起來以相同的保費可以獲得更高的保障,難怪美元保單每年都是壽險業績的撐盤要角。 由於最近金管會調升了美元保單的責任準備金利率,也就是美元保單的保費變得更便宜,有許多網友就開始討論「現在購買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引起了熱烈討論,而根據網友分享的經驗統整出最適合規劃美元保單的人,有以下幾種特質:   適合購買美元保單的特質1:本身收入來源是美元 因為保費的收付都是以美元計價,假使本身的收入來源就是美金即可以無痛支付保費、收取保險金,免去了換匯的麻煩以及可能吃到的匯損,相對於收入是新台幣的保戶要花費換匯手續費、跑銀行的時間等,能夠以較少的成本獲得相同的保障。 對於收入來源是美金的保戶,建議可以利用美元儲蓄險來累積「備用救援資產」,在期滿後如有資金運用的需求也可以隨時解約,但是要留意如尚在繳費期內盡量不要提前解約,除了會損失利息以外,還有可能只拿得回部分本金而受有虧損。   適合購買美元保單的特質2:想提高保障 在享受高利率的同時,美元保單的保障也不馬虎,以美元儲蓄險為例,它不只是守住資產的好工具,也帶有了高額的壽險保障功能,在為你累積資產時一樣擁有高倍數的壽險槓桿,若是存錢的過程中不幸身故還可以留一筆錢給心愛的人,繼續保護他們的生活無虞。 不過,美元儲蓄險本質上仍屬於壽險,因此也會有相應的成本,所以要留意到期時的現金價值是否超過投入金額,如果還沒有高於投入金額就先不要解約喔!   適合購買美元保單的特質3:喜歡保本的理財規劃 比起投資美股要承受較高風險,美元保單的安穩可以讓不喜歡風險的保戶心中感到踏實,雖說獲利沒辦法和風險較高的產品一樣多,但美元保單卻可以將你投入的資金好好守住,不用擔心因為市場的風雲變色使得全部資產一夕之間變成壁紙。 不僅如此,因為美元保單的預定利率比新台幣保單漂亮,很適合有閒錢或想要懶人理財的保戶,像是可以透過多份美元儲蓄險進行資產配置,長久放置下來的成果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除了以上3種特質很適合使用美元保單來進行資產配置,若是之後有到美國置產、子女留學、享受退休生活等等的計畫,也很推薦可以購買美元保單來累積美元資產。舉例來說,有年幼子女將來計畫要出國念書的年輕族群,推薦可以選擇追求保障的美元保單類型,不只能夠有效轉嫁風險為家庭織起安全網,同時也能藉由長時間累積資產作為留學基金;而若是鄰近退休的族群,則可以選擇能比較快累積保單價值的種類,讓資產穩健增值作為退休準備金。   雖說網路上對「到底要不要購買美元保單」分別站成兩派,但是好或不好並非誰說了算,因為所有人擁有的條件和狀態不盡相同,最重要的只有自己適不適合,所以要確實了解自己的條件和需求後才能做出最有效益、正確的選擇,一次就將資產配置、人生風險轉嫁安排到位,發揮理財工具最大的效用。

為什麼我現在會想買美元儲蓄險?避開7大錯誤迷思別傻傻簽約

美元儲蓄險在市場上一直佔有一席之地,同時也是台灣民眾心中的優秀保險,因為不僅保費算起來比新台幣保單更有競爭力,利率也是比新台幣保單更為漂亮。不過,美元儲蓄險的本質仍為保險商品,是否要購買還是要依保戶自身需求來評估,若是看到利率佳就一股腦買進可能反而會帶來負擔,因此接下來要告訴你美元儲蓄險的7大錯誤迷思,從現在開始就是聰明投資理財人! 1.沒考慮到「匯率」 由於美元保單從繳交保費到請領給付一率都是以美元支付,假使幸運的在美元低點買入而高點請領給付就會賺到匯差,但反之就會吃到虧損,所以美元保單普遍是建議本身資產為美金的人,或是之後有需要用到美金的人購買,如此一來就不需在意匯率的波動。   2.沒考慮到是否需要 就像上面提到的,美元儲蓄險會推薦給本身資產就是美金的人,或是之後要到美國置產長住、子女要到國外念書的人,因為這些人之後就可以直接使用以美金支付的保險金,省去了匯差、換匯手續費,以及跑銀行之類的時間支出。 3.「以為需要但其實需要的是其他」的不能變更幣別的風險 在購買保單後的投保期間內是無法變更簽約時約定的計價幣別,也就是說,如果後來發現要用的幣別不是美金,而想要將美元轉換成英鎊、歐元、澳幣等等是沒有辦法的,只能在收到以美金給付的保險金後自己去換錢了。   4.「想到未來卻沒想到意外」的流動性風險 因為美元保單的利率實在很漂亮,不少人想到未來一片光明的前景就忘了審視自己的現金流,要是這時選擇了「躉繳型」的保單,一次把大量資產交付給保險公司後,要是出現了緊急狀況就很容易落到要中途解約的窘境,有可能就會因此虧蝕本金。 5.「想到未來卻沒想到現在」的繳交保費問題 同樣也是被未來迷惑,想得太少的問題,會這麼說是因為市面上的美元儲蓄險大多是6年期起跳,因此一定要衡量自己的財務狀況是否是每年都能繳交保費,否則要是無法繳交保費而被迫解約就更嘔了。   6.超高報酬率 美元儲蓄險的利率確實是比新台幣保單高,但也不會到超級高的報酬率,而其中常出現的預定利率其實是指保戶繳交的保費在保險公司運用之後可以得到的投資報酬率,然後再依此計算出保戶應繳的保費,所以與保戶直接得到的利率並不相同,因此在購買前還是應經過自己計算才是最好的唷!   7.「保單即將停售,不買可惜」 雖然大家都知道越久以前的保單越值錢,但是在購買前還是應該仔細評估自己和家庭的整體財務規劃,不要因為擔心再也買不到而貿然買了其實不需要,或是根本不適合的商品,如果因此讓自己的資產左支右絀豈不是得不償失。   以上就是許多人常誤觸的7大迷思地雷,但這裡還是要為美元儲蓄險平反一下,像是美元一直都是全球的強勢貨幣,流動性極佳,持有者從不需要擔心無法匯兌的問題,而美元儲蓄險正是以美元收付,所以對有多元資產配置需求的人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並且除了能選擇一次單筆投入,也可以選擇分期繳納來平均分散匯率的風險。   除此之外,今年金管會也調升了責任準備金利率,保戶可以用更便宜划算的保費獲得相同保障,而且要是選擇了利變型保單還有機會享有「增值回饋分享金」,讓保戶在享有高保障的同時也可以靈活因應市場的趨勢,能更穩健地累積財富。

親戚喊美元儲蓄險會賠錢「存股才是王道」!霸氣兒子1點打臉

農曆春節剛過就有網友在論壇上PO文,表示今年過年兒子跟親戚在談論投資話題時有些摩擦,而原本親戚揚揚得意地高聲宣揚自己的「存股才是王道」的理念,但沒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只用1點就讓那個親戚碰了一鼻子灰,輕易地讓對方啞口無言。 根據原PO表示,自己的兒子大學時就讀財經相關科系,出社會後也進入金融產業,對於投資理財的方式很有自己的想法與規劃。當時親戚跟兒子在討論如何投資理財,沒想到對方竟然指責兒子購買美元儲蓄險,認為兒子眼光不好,並不斷大聲強調存股才是聰明作法,最後終於讓兒子忍不住犀利反駁,向對方詢問「存股要賺往往要花上幾十年,但摔一次就沒了,光是2022這一年的台股大回吐22%,請問你本金剩多少?」,讓親戚頓時語塞,只能摸摸鼻子安靜走人。   存股的風險 就像原PO兒子所說,股票一直都是屬於高風險的投資,因為操作不慎就會侵蝕到本金,而雖然「存股」的操作可以平滑成本,讓風險耐受度提高一些,但是這樣的方式本質上還是在購買股票,所以如果遇到黑天鵝事件或熊市讓股市直接下挫,不管成本已經過攤平都仍有可能損及原本投入的金額,因此存股還是有賭注的成分在,對於不能接受風險的投資人來說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美元儲蓄險的優點 既然存股不是最好的選擇,那麼什麼樣的投資工具才更適合這些投資人呢?這裡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美元儲蓄險」。 美元儲蓄險就是以美金支付的保單,其內容跟新台幣保單不會有太大差異,同樣也是保險公司運用保戶定期存入的金額去做投資,在約定期滿後再依約定好的利率回饋利息給保戶,而這個利息也會以美金給付。   優點1、預定利率高 比起新台幣保單多是2%的利率,美元保單的利率可以到3%甚至更多,而且依照選擇保單的種類不同,利率變動型保單還有可能獲得額外的增值回饋分享金,整體而言,美元保單更具有優勢。   優點2、選擇多元有保障 最上乘的投資方式就是依照自身位於的人生階段來調整,像是年輕的小資族或是有家庭需要照顧的中壯年族群,通常會建議選擇追求保障的保單,既能有效轉嫁風險,又能在意外發生時為心愛之人撐起保護傘,然後藉由時間累積資產後可以作為購買房產或小孩的教育基金;而對於走到人生中後段的族群,則建議選擇能快速累積保單價值的種類,讓資產穩健增值作為退休準備金或將身故保險金留愛家人。 優點3、投資風險極低 投資保單是相當低風險的投資方法,甚至可以說是「零風險」,因為唯一的風險就是保戶中途解約,所以在購買保險前務必要檢視清楚自身的資產配置和現金流。 除此之外,美元一直都是世界的強勢貨幣,在國際市場流動性極佳,如果在美元相對低點時購入美元保單不只可以賺取利息還能賺取匯差,或是在低點時一次性換完保費所需金額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購買股票的確也是種投資方式,但是就如同在衝浪般有高也有低,根據統計2022年平均每位股民荷包縮水約百萬元,像這樣的損失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承受的。總而言之,投資是一條長遠的路,而且還會隨著人生狀態與年紀有不一樣的做法,因此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很重要,千萬不要只看到一時的投報率就忽略背後隱藏的風險。

美元儲蓄險是好投資嗎?拆解保單利率、報酬率!

常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推薦儲蓄險嗎?你是否會好奇這些保單的回報率如何呢?今天就帶你來拆解美元儲蓄險利率,及了解哪種人適合投資。 美元儲蓄險利率 常見的保單利率可以分成三種:預訂利率、宣告利率、年化報酬率。想要知道一張保單符不符合自己的期望,要先從了解利率開始。 1、預訂利率: 預訂利率是一張保單在投資初期保險公司給出的最低保障利率,通常見於「固定利率型」保單,我們可藉由預訂利率來大約推知期滿金的回報率。不過經由固定利率推算出的期滿金,通常還需扣除一筆保單成本,內含保險公司的人事、營運等花費,所以實際回饋金額通常不會像預訂利率寫得那麼漂亮。 2、宣告利率: 宣告利率用於「利率變動型」保單,此類型保單的利率會隨著保險公司該年度或該季度的營業及投資收益,來宣告當期回饋的利率。因此,宣告利率每一期都會變動,過往的宣告利率其實可以作為一張保單的參考指標,但我們也可以透過該公司近期的營運狀況,來預測未來可能的宣告利率。 3、年化報酬率: 年化報酬率是經由保單上標示的實際期滿金來計算,可以想成銀行定存的年利率,Excel上也有公式IRR()可以輔助運算。年化報酬率是一張保單的重要指標,因為其提供的訊息可以最直接地顯示一張保單的回報率,因此首先計算一張保單的IRR是必須的。 投資族群 儲蓄險顧名思義就是能「儲蓄」的「保險」,兼顧存錢與保障兩種面向,但是在這其中也有分成儲蓄導向與保障導向兩種保單,分別適合不同需求的人購買。 儲蓄導向: 儲蓄導向的保單有比較好的投資報酬率,也就是相同保額下,期滿領回的金額會比較高。但這類型保單在其他方面如意外或身故的給付相對較低,原先這類型保單只著重於理財,甚至可能出現實繳保費高於基本保額的情形,不過2020年金管會在壽險方面推行了「最低死亡保證門檻」,也就是受保險者在不同年齡不幸身故時,理賠金需符合「死亡保障對應保單現金價值的最低比率」,此門檻替儲蓄導向的保單增添不少保障。 (30歲以下不得低於保額190%,31~40歲不得低於160%,41~50歲為140%,51~60歲為120%,61~70歲為110%,71~90歲為102%,91歲以上則為100%) 保障導向: 保障導向的保單著重於「保險」的方面,也就是這類型保單在保戶面臨意外失能等情形時,能夠得到比較好的理賠金,但相對的在投資方面的優勢就比較弱,有些保單甚至回饋金利率非常低,有可能到扣除通膨後幾乎不賺的程度,所以這類型保單更適合剛出社會單純想存錢、又想多一份保障的人。 最後,適合儲蓄險的族群大約是這幾類人: 1、手中有閒置資金,但不想冒太大風險投資的人 2、儲蓄定力不足,需要靠保單合約約束的人 3、想存定存,卻覺得利率不夠高的人 4、想在未來規劃一筆特定用途資金的人(如:結婚、買房) 5、不懂該如何投資,但又想進一步規劃理財的人 如果你是以上任何一類人,那儲蓄險很適合你。儲蓄險的特點就是強迫儲蓄、不需自己動手投資,且期滿前不能把錢領回,如果是特定用途的資金就可以很好地被保存住,而且儲蓄險也常被戲稱為「利率較高的定存」,也就是想存定存還不如來買儲蓄險的概念。 如果不是這幾類人,那你就有更多選擇,可以依據自身狀況挑選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在這邊小編也祝福大家都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理財管道。

絕對不定存的5個理由!改這樣存錢,每月2萬元領一輩子

一講到理財,大家第一個接觸到的工具大概就是定存吧?不只是因為辦理開戶時會被銀行行員推銷,同時也因為定存的風險極低、不須複雜的操作,還可以養成儲蓄的習慣,對於剛開始接觸理財的新手來說的確很友善。不過,也許定存並不是最適合你的理財工具,或許不定存後可以為你打開更廣闊的藍海。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接下來就立刻來告訴你5個不定存的理由!     不定存理由1、利率低 市場上放眼望去2023年的定存利率約落在1.45%左右,也就是說如果你存了1萬元,一年後只能拿到145元利息,大概一年就只能多喝一杯星巴克咖啡。如果好不容易存到100萬元,但每年能夠領的利息也僅有14,500元,對於增加財富並沒有太大的功效。     不定存理由2、跟不上通貨膨脹率 由於定存的利率低,資產增加的速度相當緩慢,當你好不容易存下了100萬元放進定存裡,但10年後雖說存摺裡的本金100萬仍在,可是這100萬元能買到的東西肯定比現在少很多,這就是通貨膨脹率吃掉你的實質購買力的證明。除了油價之外,所有的物價一旦漲上去之後,就不可能再降價了!     不定存理由3、無法隨時提領 定存不像活存可以隨時提領,所以如遇到急需用錢,必須要從定存裡取出救急用的資金,但存款期限又還沒到時,就只能提前解約領回本金。     不定存理由4、中途解約利率再打折 承接上一個情形,如果突然遇到緊急狀況,不得不中途解約定存時,利息會被再打8折計算,讓原本就低的利率變得更低,因此建議可以把定存的錢拆開存,這樣在調度資金上至少可以靈活一點,像是把10萬拆成5萬、2萬、3萬,或是5萬、5萬的方式。     不定存理由5、其他工具表現更好 即使是同樣的本金,市面上還有更多、更好的報酬率的投資理財工具,既然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也許你可以依照自身條件和需求來參考看看。     月配息的投資型保單 投資型保險也就是把保費分成一部分投資、一部分壽險,不過因為危險保費會隨著年齡增加,所以年紀過高的人並不推薦入手,而保戶繳的保費中,除了一部份用來支應保險保障之外,另一部分則會按照事先約定的投資方式、比重進行資產配置,但要注意的是,由於投資的部分是「盈虧自負」,所以慎選投資標的就很重要。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投資型保單設計成月配息,而年化配息率可達5%~8%,假設躉繳300萬元,以年化配息率8%計算,一年可領到24萬,等於每月可領到配息2萬元,只要領13年就還本。   如果不知道該怎麼進行投資部分也沒有關係,可以選擇類全委保單,就是保戶將資金交由保險公司後,再由保險公司委託投信代為操盤。除此之外,如想要放大資產增值幅度,你也可選擇美元保單,因為美元保單的預定利率比新台幣保單來得更有競爭力,算起來以相同的保費下,美元保單保費便宜又可獲得較高保障。 最後做個小叮嚀,在挑選月配息的投資型保單要注意配息的來源,因為像這種「月月撥回」的保單配息或收益分配很可能就是來自於本金,如果是這個情形但沒有再將配息「再投入」,以發揮複利投資的效果,有可能就會在無形中蒙受損失,因此在購買前一定要詳細詢問清楚唷。

投資保單聰明挑,揮別月光族生活

根據保險專家指出,如果2023年想賺錢賺到兔出來,那麼必買的保單非投資型保單莫屬。舉例來說,如果使用定期定額購買連結美股S&P500ETF的投資型保單,不僅是手續費低廉,而且過去十年、二十年都正報酬,定期定額至少有9%上下;再加上現今全球股市位在盤整期,大共識是今年年中或年底可見低點,此時正是「買到低點、高點等得到」的時機。     投資型保單是什麼? 顧名思義就是同時具有「投資」跟「保障(儲蓄)」的複合式優點的保險,它的種類及費用結構有多種型態,可以依自己的需求挑選,所以是不少人在進入波動性較高的股票市場前會考慮進行的簡單、風險較低,又同時具有資產傳承及資產增值功能的一種投資。   投資型保單的保戶所繳納的保費主要會分成兩部分來使用,第一部分先用來支付保險的成本與相關費用,第二部分則會依保戶事前選擇並約定的投資方式與比重進行操作,不過要注意的是,在投資部分的風險與盈虧將由保戶自身完全承受,所以挑選投資標的時建議選擇自身有相當程度認識的項目,或是選擇類全委保單,讓專家代為操作。     投資保單聰明選 技巧1、依照年齡挑選 由於投資型保單採取「自然費率」,而保戶年紀越大要扣的危險保費就越多,所以像是壽險型的投資型保單,更適合危險保費低、投資預算又不多的年輕人。   技巧2、依照需求挑選 想要每月穩定收取現金流的投資人,可以選擇連結標的有配息或現金撥回的保單;自己無投資經驗或無暇操作者,可以選擇連結股債平衡配置的標的,或由專家代操的類全委投資型保單;若是退休而想要保本保息者,則可以選擇附保證投資型保單。   技巧3、依照需求選擇保單幣別 雖說外幣保單的利率普遍比新台幣保單來的有競爭力,但這些外幣保單最後不論是解約或每月配到的利息,都還要再加上匯率變動的影響,所以除非保戶沒有換回新台幣的打算,像是到海外置產、退休養老、子女將來要出國留學者,才會建議直接購買外幣計價保單,如此一來可以排除匯率風險的干擾。   技巧4、高配息不一定就好 人們會喜歡高配息的商品也在所難免,但高配息的商品可能也藏有陷阱,畢竟在這個低利年代下,要有這麼高的利率多數是從高收益債(俗稱垃圾債)而來。   所謂的高收益債是指信用等級低的企業債券,是金融機構不願意借款,而必須用較高利息和投資人借錢的企業,因此違約風險可說是相對較高。換句話說,像這種投資了高收益債的投資型保單保戶雖然可能領到高配息,但也有可能賠掉淨值,整體出現虧損。因此,正確的做法是了解保單的投資標的,並且以總報酬(配息+資本利得或利損)作為衡量標準。 最後提醒想要入手投資型保單的投資人,不論最後決定要投保哪一種投資型保單,都必須要有長期持有的打算,因為中途解約的費用可能甚至會損及本金,所以在做資產配置時一定要預備好充足的現金流。 而投資型保單也是屬於越早購買越好的保險,尤其是目前市場風險波動大、不確定性高,也是布局的好時機,可以透過定期定額繳保費方式進行退休投資,透過正確資產配置獲取長期穩健報酬,才能享有資產增值與抗長壽風險保障之雙重效益。

外幣保單常見問題-如何評估每月投入的金額?

外幣保單在前陣子非常流行,不少保戶覺得划算爭相購買,但是對於小資族來說,想投資卻又被高額的保費勸退,或是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金額嗎? 請專員開立建議書及試算表 在不確定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產品時,可以先與自己的保險專員洽談,保險專員會根據客戶的收入、環境等因素,挑選出最適合他的商品。當然開了建議書不一定就要照上面的購買保險,資料也都是僅供參考,實際狀況還是要以自身評估為準。 再者,當客戶有想要投資某一張保單時,可以把自己的預算交給保險專員,讓他們跑試算表,試算表上會有每一期的繳費金額,以及列出不同年度解約可領回的設計金額,可以依據這些資料來計算該張保單的IRR。 詳細保單利率介紹請點我。 IRR是什麼? 投資定存會有年利率能計算比價,而外幣保單用來評估收益高低的方式就是計算IRR,那麼該怎麼計算呢?其實IRR的公式較為複雜,但我們有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總獲利/總成本」來代替計算,如果想要比較多家產品的人,也能夠在Excel上使用IRR()的函數進行運算,將不同產品的投資回報率都列出於表格上,所有資料都一目了然。 還有保單的宣告及預訂利率≠IRR,在選擇上需要特別注意這點,因為常常會有保險業務員藉此模式推銷保單,但將實拿金額與繳納保費一比,就會發現根本沒有他們聲稱的那麼高。這是因為這些利率會依照公司不同年度或季度的營收而有所改變,或是還需要扣除保單的人事、行銷、運營等成本,所以才會說看了不準。 外幣保單投資 在進行任何投資之前,我們都必須要了解到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件事,如果急於賺錢,將每月收入的大半金額都用於投資,將自己生活費抓很緊,或是沒有留下緊急預備金的話,很有可能在真的發生什麼不可預測的意外時,資金周轉不過來或甚至無法準時繳納保費,這可就不是理想的狀況了。 在這邊小編給大家推薦一個不錯的方式——「631存錢法則」 雖說是存錢法則,但在用在投資上也是可行的。簡單來說就是將收入的錢分成三份,60%用於日常生活,30%用於投資理財,剩下的10%則是留存起來作為緊急預備金。 所以在挑選保單及規劃保費上,建議以收入的三成作為基準,可以低一些,但最好不要超出這個金額。有人可能會覺得生活費省一點沒關係,但是還是要在維持良好生活品質的狀態下存錢投資,不然有可能在意想不到的時候被反噬也不一定。 還有繳別也會影響到IRR,若是經濟允許的話,年繳IRR會比月繳來高,也能選擇躉繳型保單,相較之下也更為划算! 事實上,在投入外幣保單時也會建議事先調查利率,因為保費繳納與領出都是以該幣別的金額為準,比較不推薦在台幣貶值的情形下購買外幣保單,相對來說當外幣貶值或台幣升值時就是入手的不錯時機。 投資理財有賺有賠,外幣保單的性質上還是「保單」,不能期望會得到多高的回報,相對於基金股票,它就是一個更為穩定及有附加其他保障的存錢途徑,適合較為保守的投資人下手。 還是強烈建議投資人在購買前要好好了解各家商品的優缺點,不要因為他人說嘴就盲目購買,選擇適合的產品,才能開心投資,輕鬆收入。

財富自由先做好財務規劃!幫自己擬定財富自由計畫吧!

財富自由相信是很多人都嚮往的一件事,要做到財富自由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一筆存款或是穩定的收入,如果想要年輕時多努力,老年時爽爽月領「退休金」,那就跟著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投資型保單 投資型保單雖然是保險的一種,但他多了一個功能——「儲蓄」 對於剛入社會的新鮮人來說,選擇投資型保單有這些好處: (1)強迫儲蓄: 有些人在領到自己的第一份薪水時,常常就因為有了自己的經濟能力而開始買一些想要的東西,然後就忘了要存錢這回事。投資型保單的好處就是月繳一筆「保險金」,等於是將錢存在了保險公司,而因為有合約的約束力,大部分人也都會選擇準時繳費,所以便達到強迫儲蓄的功效。 (2)額外保障: 很多人會想,那我為什麼不直接存銀行定存就好?但投資型保單其實不只幫助儲蓄,都會有附約條例,保障保險人在意外、失能,甚至不幸身故時的權益。且金管會在2020推行的「最低死亡保障門檻」,訂定了死亡保障對應保單現金價值的最低比率,大大提升了儲蓄保單在壽險上的權益。對於那些沒有錢買昂貴保險的人來說,能存錢又能有保障,正所謂一舉兩得。 (3)儲存升息: 如果在期滿後不急著將錢領出,可以把期滿金繼續存放在保險公司那邊,也會跟銀行一樣有利息產生,而且通常會隨著時間增加,所以對那些想為自己存退休金的人,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4)定期給付期滿金: 在年老後,不少保單都會有分期將期滿金領回的機制。無論是想要在老年生活穩定地每月領一筆錢,抑或是希望在自己身故後將保險金留給後代運用,定期給付期滿金的優點就在於不容易一次把錢花光,在金錢的控管及運用上也能夠更為嚴謹。 財務規劃 那也有很多人會想,趁年輕時多存一點錢,所以省吃儉用,把大半薪水都拿去投資理財,其實這是不適當的做法。 首先我們應該要有舒適的生活品質,像每天為了省錢吃泡麵這種行為是絕對不行的,有良好的生活品質才能更有動力存錢,也不至於在年老時惹了一堆病痛上身。 再來就是人生有太多不可預測的事情了,雖然不是要詛咒大家,但是意外總是來得又急又快,當急需用錢卻沒辦法資金週轉時,轉而跟身旁的朋友借,另一方面又還要負擔投資的項目,很容易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所以我們應該要適當地分配薪水比例,採用631法則進行資金規劃:薪水六成分配給生活必須的花費,三成用來進行投資理財,一成作為緊急預備金,最好是非到必要就不要動它,這樣子的分配對普通人來說是最沒有壓力的。 還有就是不要將資金全部拿去投資同一個項目,也就是分散風險的概念,多方比較不同公司的保單,或是進行一些其他領域的投資,就不至於所有錢都被套牢在同一個項目中,一段時間後觀察看看哪個比較穩定,有想要增額再投下去就好,如果一次都把錢丟進去了,發現利率不好或是不適合自己,到時候想跑也來不及了! 若有想了解儲蓄險保單利率的朋友,也可以點我查看。 在投資上有時是需要一點勇氣去嘗試的,如果不踏出這一步,那永遠只能原地打轉。 投資保單也許不是最好的方式,但卻是相較之下較為穩定、低風險且簡單的一條路徑,希望能給還在猶豫的你一個新的方向。

靠理財28歲財富自由!台灣巴菲特:成為有錢人要先懂得「打破金錢迷思」

財富自由想必是很多人嚮往的一件事,但成為有錢人的條件除了學會投資理財,心態上也要有所調整,就有作家以「錢意識」為名,推出了一本探討有錢人與窮人間的思想差異。今天帶大家來看看有錢人的思維,一起來看看自己有沒有陷入哪些迷思吧! 1、借錢 在有錢人的觀點中,借錢是一種賺錢的方式,透過借錢可以進行投資,進而激發出賺錢的潛能。有不少有錢人的身家大半都是透過借錢而來的,但也不是鼓吹大家去借錢,借錢懂得運用,才是向有錢人邁進的關鍵。 而在窮人的眼裡,借錢相當於欠債,背負債款反而會讓壓力變大,因此有能力就一次付清,不做分期或是抵押貸款,但其實貨幣通膨的情形會造成貶值,所以貸款長時間來看是划算的。 2、花錢 有錢人認為每次的花錢都是一次變向的投資,很捨得花錢,並且若是多花一些錢能夠節省時間和精力,那有何不可?但凡是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窮人就不一樣了,能不花就不花,能省則省。舉凡各種特價活動,或是花費勞力能少花一些錢的,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省下來。 像是捷運與計程車,如果偶爾搭一次,有錢人的思維可能會選擇計程車,畢竟能夠省下一些時間去做其他事,窮人的思維則是寧願早起或走很遠,也要選擇較省的捷運。 3、存錢 有錢人不會將自己的金錢死守著,因為銀行利息太低了,所以他們通常會選擇投資,用錢滾錢。並且認為孩子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賺錢,留下積蓄給後代不是必須的。 窮人則是有錢就往銀行裡存,看著存摺上的數字增加他們的心裡更為踏實,而且認為銀行風險低,利息能夠加減賺,更有安全感。他們也會盡量替自己的孩子規劃資金,也有可能是自己靠省省出來的,更會教導孩子一定要存錢的觀念。 兩者的差別可謂是一代傳一代。 4、賺錢 有錢人在面對眼前的利益時通常不會輕易動搖。有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就跟這個概念有點類似,實驗人員將孩子分別帶到一個房間,給他們一顆棉花糖,並告訴他們如果10分鐘後沒有把糖吃掉,就會給他們第二顆糖。實驗完成後持續追蹤40年,發現那些沒吃掉糖的孩子普遍都比吃掉糖的孩子更為成功。 他們在面對阻礙時也都能堅持住,並且不吝於踏出大膽的一步,他們也能夠在不同的面向看到商機,認為各個領域都是存在潛力的。 窮人則是通常指看到表面,就像吃了糖的那些孩子,看到哪裡有利益就一窩蜂湧上,或是哪隻股票有人賺錢了就傻傻跟著購買,甚至有些人認為自己一輩子就是沒有天賦,甘於平凡,即便選擇自己不喜歡、不適合的工作,也要硬著頭皮繼續做下去。 5、財富自由前需捨得對自己好 有錢人捨得投資自己,該犒賞自己的時候絕對不會手軟。當然這不等於揮霍無度,是讓自己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及正向的心理,才能夠有心思去投資,甚至是照顧身旁的家人。 窮人思維裡,賺的錢要花在孩子、家人身上,自己都捨不得買任何想要的東西,這其實久了會讓自己過於壓抑,更難有心思去拓及其他人的想法。 「你若是不懂得為自己花錢的人,自然也不會真正懂得如何為他人花錢。你確實是把一張張的鈔票都花出去了,但最後卻發現那些錢根本就沒有花在重點上;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認為自己也投資了,結果卻始終不盡人意。」 這是書中作者的一段話,也是希望大家可以由此反思,並維持正向的能量,感染周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