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投資/儲蓄型保險的理由—小資理財

近年來由於大環境的不景氣,有越來越多年輕朋友開始重視小資理財投資,而這是一個對人生有很大益處的決定,因為投資的本質就是「越早開始越好」,且能夠真正的把時間轉換為金錢,就連股神巴菲特都說過:「Life is like a snowball. The important thing is finding wet snow and a really long hill.人生就像滾雪球,你只要找到濕的雪,和很長的坡道,雪球就會越滾越大。」,足見時間對資產增值的重要性。   然而,許多年輕人雖然自覺擁有很多時間,但困擾他們的是薪水很少、資金不夠,想要投資理財卻沒有財可以理怎麼辦?不用擔心,投資理財工具有一百零一萬種,每個階段都能找到適合的工具,不怕你找不到,只怕你不行動。 那麼就打開天窗說亮話,如果你是屬於小資族或是預算有限但想投資的人,你就很適合選擇「投資/儲蓄型保險」,至於原因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理由1:小資理財,保費成本相對低 相較於直接購買壽險保單會有較高的保費,投資/儲蓄型保險可以讓有壽險需求的保戶用較低的成本購入,不僅在相同投保年齡與保額的條件下較為便宜,保額也能隨著需求去調整,舉例來說,當年輕需要照顧家庭時可以選擇較高的保額,以守護心愛家人的生活,而當不需要時就調降保額,這樣的特性讓小資族也可以享有保障又不會負擔過重。 不過要提醒的是,投資/儲蓄型保險是採取「自然費率」,也就是年齡越大保費越貴,所以想投入的話是越早越好喔!   理由2:定期定額強迫養成儲蓄習慣,還有額外的投資收益 對於資金緊迫的小資族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花光前守下資產,所以儲蓄就變得很重要,而投資/儲蓄型保險可以選擇定期定額的方式繳納,讓保戶養成定期儲蓄的習慣。 除此之外,投資/儲蓄型保險也會依照與保戶事前約定的投資方式與比重進行投資的操作,而投資這部分的全部收益皆由保戶自身享有,不過風險也是由保戶全部承擔,所以建議要選擇本身有一定程度了解的投資標的會更為妥當。   理由3:可以加碼 通常傳統型的保單是無法在約定好的繳費時間以外再額外繳費的,不過投資/儲蓄型保單的保戶如果手邊突然有閒置的資金(例如領到獎金、年終等)想再投入,拉高保單價值時是可行的,而這種彈性的投入方式對小資族投資人來說相當友善。   理由4:可加保意外及醫療附約,強化保障 除了本身的壽險主約,如果投保人有需要也能再附加意外及醫療附約,讓被保險人可以用便宜的保費增加原本不足的醫療保障缺口。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保戶解約投資/儲蓄型保單,依照主約消失附約也隨之消失的慣例,附約的保障恐怕也會跟著解除。   看完了以上的介紹,相信你對投資/儲蓄型保險已經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而除了上述提到的優點之外,它的種類及費用結構也有多種型態,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挑選,所以真的可說是一個靈活、簡單、風險較低又具有資產增值和資產傳承的投資選擇。 最後,不免俗的再來個小叮嚀,想要購買投資/儲蓄型保險的人要清楚地審視自己的條件以及需求,不衝動地買入不適合、不需要的商品,同時也必須確認自己已具備該投資標的相關知識以及風險承受力,功課做得足夠的人才能在投資的路上走得長久喔!

保障/儲蓄/投資—投資型保單讓你輕鬆理財

只要有增加資產的野心與夢想,投資理財就會是你的畢生課題,而理財的方式有百百種,有些需要花費大把心力又或是高風險,也有些則是放著就好又低風險,不過不論是選擇了哪一種理財商品,在購買前一定都要了解自己的需求並做好功課,挑選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今天要來介紹的是同時具有穩定、低風險、投資以及保障功能的「投資型保單」,比起其他較高風險的產品,剛要開始投資理財的新手小白不妨可以先選擇像這樣簡單、風險較低的投資理財工具,讓你的理財之路開始得既輕鬆又無負擔!   投資型保單是什麼? 顧名思義就是由「投資」以及「保險(儲蓄)」兩種功能組合而成的商品,而保戶繳納的保費主要會分成兩部分來使用,第一部分先用來支付保險的成本與相關費用,第二部分則會依保戶事前選擇並約定的投資方式與比重進行操作,不過要注意的是,在投資部分的風險與盈虧將由保戶自身完全承受。   優點 優點1:結合投資與保險(儲蓄)雙重功能 比起其他只有單一功能的投資理財商品,投資型保單在享有投資的資產增值可能時也能為保戶建立保障,穩穩地留住資產,而目前市面上的保單可以分為「年金險」以及「壽險」兩大類,前者可為未來打造穩定的現金流收入,後者則可以擁有壽險的保障,可作為資產傳承的工具。 優點2:費用架構透明 保險公司會定期明列保單價值明細,保戶能從裡面清楚知悉自己的資金被使用在哪裡,也能計算出更精確的投資報酬率。 優點3:可自行選擇投資額度 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因此投資型保單也可以依照不同的需求去調整,比方說對於投資部分較謹慎,不喜歡承受過多風險的投保人就可以選擇購買風險較低、保額較小的保單,所以在購買投資型保單前必須評估好自身能力,在追求報酬與風險間取得最合適的平衡點。   缺點 缺點1:會收取相關費用 投資型保單因具有保障的功能,所以會有其他費用需要支出,通常會有管理費、保險成本、投資標的申購手續費、贖回以及轉換費用,而解約或部分提領時也會有其他的相關費用。 缺點2:投資金額會打折 因為投資型保單會收取相關費用,所以繳交的保費能實際運用在投資的部分就相對減少,並不是繳多少錢就用多少錢去投資,而且第一年的保險金多用來支應相關費用而較少用於投資,之後才會有較高比例用在投資上,所以如果是在第一年解約的話,能拿回的本金會比原投資金少。 所以根據上述的優缺點,雖然投資型保單是個相對容易入手、操作的投資理財商品,不僅風險低、有壽險保障又可以儲蓄等,但要選擇這個商品的人應該要理解到這筆投資需要長時間持有,所以建議在了解自己的財務規劃後再購買,以免賠了夫人又折兵。   最後,就如同在購買一般的保險要審視自己的條件以及需求,不衝動地買入不適合、不需要的商品,投資型保單雖然具有投資的性質,但本質上仍為保險商品,也同樣只要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即可。 除此之外,想要購買投資型保單的人也必須確認自己已具備該投資標的相關知識以及風險承受力,千萬不要因為預期投資報酬率就忽略潛在的虧損風險與不保證收益等特性喔!

停止你的錯誤觀念!誰跟你說要花大錢才能做理財?

誰說理財是富人的專利?小資族投資也能積沙成塔! 想要不花大錢才能做理財 首先你必須改掉幾個錯誤觀念:   1、存到錢再來理財 有些人總想著現在自己賺的不多,等慢慢存存到一筆大的再來做投資,但卻總沒有定力,也沒有完整的規劃該如何存錢,很容易到月底才發現自己怎麼又把錢花光了,所以才會離存錢越來越遠。 如果想要存錢,必須要完善的規劃好自己的理財計畫,並嚴格執行,千萬不可以「憑感覺存錢」。一時的放鬆常常會讓後面全盤皆輸!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有錢人都是很有紀律的人——因為他們懂得規劃資金。   2、把錢花在錯誤的地方 有時候物欲會影響我們對存錢的判斷,想吃好一點,買買名牌包,當然適時投資自己很重要,但也要懂得區別「想要」和「需要」。 把錢花在「需要」上,減少「想要」的花費,保證這樣子存到的錢會比以前多上不少,因為大部分人都太容易受到影響了,看到身邊的人都用得比自己好,就會不想失面子也打腫臉充胖子,再來怨嘆為什麼人家賺得比較多家境比較好。 但這樣就等於是把自己卡在一個死循環裡了,要跳脫過多的羨慕與適時地放下面子,唯有跳脫這個迴圈開始存錢理財,才能跟上他人的步伐,過上想要的生活。   3、只會存錢不懂投資 如果你以為理財只是把錢存進帳戶裡,那就大錯特錯了!把錢存在戶頭的利率不高,甚至在通貨膨脹下存的錢有可能「越存越少」。 這時我們可以依靠投資基金股票,或甚至現在很紅的加密貨幣,找到對的管道投資,以及掌握正確的資訊,這樣有助於你把錢越變越多。 但也要記得,不可以盲目跟從他人投資,聽到什麼好賺就一窩蜂跟著撲上去是絕對錯誤的行為,這樣不只自己有可能賺不到錢,還可能成為別人賺錢的工具!所以要聽得多看得多,謹慎投資,才不會沒存到錢卻又虧大了!   4、抱持輕浮的心態理財 存錢投資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我們看到外面說能輕鬆賺錢的管道絕對都是詐騙。 面對理財,我們千萬不能以隨隨便便就能賺到錢的心態去面對,這樣子不僅有可能判斷錯誤,也有因為自己的自負存不到錢或甚至損失慘重。 無論是何種理財方法,都必須要保持正確且正向的觀念,不要想著賺快錢或什麼都不懂就跟跟著人家玩當沖,當然只是舉例,也有很多投資的管道必須要靠自己判斷是否正當。 在理財之前也要好好做功課,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無論是何種理財方式都有其風險,要懂得判斷且要有承擔風險的準備,不要以小失大。   如果以上的準備都就緒了,那我們可以來想想現階段是有什麼能做的。 理財的目標也要明確:想過上更好的生活?想存一筆結婚基金?想替退休的自己留下後路? 如果心態較為保守的人,建議也可以投資儲蓄險。儲蓄險依照不同的需求也有不同的保額與期數可供選擇,而且不只風險不大,利率也比銀行定存高上許多。點我了解儲蓄險利率 但儲蓄險也是非常考驗前面所提到的「定力」,相反地,它也同時可以訓練自己強迫儲蓄的能力,讓投資理財不再有藉口拖延。 事在人為,想的多不如直接做來得爽快。別再替自己找理由為投資停滯不前了,現在就踏出第一步吧!

30年財經專家告訴你儲蓄險和定存的優劣

台灣人偏愛儲蓄更重於保障。事實上,單看表面上的數字還不夠,如未檢視其中的報酬率,可能忽略現今的通膨現況,反而得不償失、本末倒置。 儲蓄險與到底該怎麼選?透過這篇文章簡單明瞭的一探究竟──明晰辨別「儲蓄險和定存的優劣」。